市場動態

金融快訊

“百年之變”下的美國債務上限危機衝擊,焦慮擾動市場

2023-05-18

  • 六問美國債務上限危機:
    1)什麼是債務上限,源於何時?
    2)什麼是非常規措施和X-date?
    3)為何會出現債務上限暫停的情況?
    4)如何看待歷次債務上限危機?
    5)2023年債務上限危機如何收場?
    6)7、8月是關鍵點?

    美國憲法授權國會控制聯邦債務,對債務的控制為國會提供了對財政政策表達擔憂的途徑。簡單理解,債務上限是法律允許的最大公共債務餘額,始於1917年。自1917年以來,美國已上調債務上限逾百次。需注意的是,直接看美國未償公共債務總額,會略高於債務上限,因為部分債務不屬於“受限公共債務總額”,大約0.5%的未償公共債務餘額不算在法定債務上限之內。

    當受限公共債務總額接近債務上限時,財政部可啟動“債務發行暫停期”,並觸發“非常規措施”。在債務上限問題得以解決後,財政部需要再補上非常規措施損耗的資金缺口。X-Date是指財政部耗盡所有非常規措施資源的日期,其並不固定,也較難預測。在每次非常規措施實行期間,財政部內部對X-Date的預測都會幾經變更。從最近十幾年情況看,非常規措施的支撐時間,最長可達到6-8個月,比如2015年、2017年;最短的只有1-2個月,比如2014年2月、2021年冬季。

    暫停債務上限源於2013年,當兩黨無法就債務上限提高達成共識時,可選擇暫停債務上限,需國會立法,總統簽署。暫停期間,財政部可繼續發債以滿足預算。暫停期結束後,債務上限自動調整為“原有債務上限+暫停期間聯邦新發債務”,所以每次債務暫停期結束後,財政部就又會進入非常規措施實施期。2013年之後債務上限又暫停了5次,成為兩黨提高債務上限的主要途徑。

    2011年以來,隨著政治撕裂愈發明顯,圍繞著債務上限,兩黨多次激烈交鋒,以之作為政治博弈重要籌碼,而不是一個簡單的經濟或者法律問題。但是不管博弈和解決過程如何曲折激烈,最終結果都是有驚無險,美國國家信用的底線,兩黨都不會去碰觸。所以美國違約其實是一個“偽命題”,即便是鬥爭最激烈的2011年和2013年也是如此。所以在政治博弈之外,還可以將兩黨圍繞債務上限的爭論理解為,某種增強美國信用的一種手段。畢竟,相比於沒有阻礙地隨意提高公共債務上限,在經歷多次鬥爭和財政可持續性討論之後再“艱難”達成新上限,對美國信用來說或許不是一件壞事。

    關於提高債務上限的立法僵局在華盛頓經常發生,而且在它們影響市場之前基本上已經得到解決。然而,2011年的一場曠日持久的僵局促使標普首次下調了美國信用評級,加劇了市場波動。

    如今,美國政治僵局再一次導致美國債務上限問題懸而未決,這被認為可能會擾亂貨幣市場基金的投資組合。

    資料顯示,自3月初以來,美國貨幣市場基金已累積湧入4400多億美元。這些資金很大程度上湧入了政府貨幣市場基金,而這些基金大量投資於流動性較強、方便買賣的短期美國國債。由於美聯儲持續激進加息,該債券提供了多年來最好的收益率。

    但隨著美國4月18日納稅截止日期的到來,本月對債務上限危機的擔憂加劇。此次稅收多少將有助於市場確定美國在資金耗盡前還能支撐多久。今年1月,美國政府債務規模就觸及了法定限額31.4萬億美元,美財政部不得不採取了非常規措施來暫時避免政府違約,但若國會始終不提高債務限額,一旦財政部耗盡非常規措施後,美國將面臨債務實質性違約。美國國債違約的最後期限 X-Date 預計最有可能出現在23年8-9月份。

    債務上限之爭“可能是一個大問題”,尤其是對政府貨幣市場基金來說。如果美國政府的借貸能力在這場危機中耗盡,那麼貨幣市場基金將遭遇很大的波動,而投資者一旦看到這些波動,就會開始從貨幣市場基金中贖回資金,這又會反過來“製造很多噪音”。

    不論如何,目前投資者已經開始回避7月底和8月初到期的票據,也因此,最近的3個月期美國政府債券的拍賣需求表現不佳。

    如果貨幣市場基金能夠持有這些不太理想的證券直到到期,那麼持有這些證券本身也不是太大問題。但如果投資者出於正常商業考慮或對債務上限的恐慌,而不斷從貨幣市場基金中提取資金,問題就會出現,即貨幣基金可能很難為所持證券找到買家,並被迫承擔損失。

    而除了短期國債,貨幣基金的另一種投資選擇——流入美聯儲隔夜逆回購工具(RRP)——又可能會繼續增加銀行系統的壓力。

    事實上,由於短期國債目前供應相對短缺,RRP又能提供高達4.8%的回報,貨幣市場基金已將大量資金投資於RRP,使得RRP每天的使用規模達到約2.3萬億美元。而貨幣基金餘額流入RRP,會使得銀行準備金下降,疊加美聯儲貨幣緊縮的影響,會加速銀行準備金的下降。如果貨幣緊縮政策沒有變化,那麼到8月,銀行的準備金可能會降至2.6萬億美元以下,達到2020年夏季以來的最低水準,小銀行的準備金將低於最低充足水準,更多的小銀行恐因此倒閉。

    本文源自:券商研報精選